为输血治疗技术保驾护航!华西厦门医院输血科联合护理部开展静脉采集技术规范化培训

发表于 2025-04-01 17:17 上一篇 下一篇

血浆置换、PRP(富血小板血浆)等输血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热点,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和皮肤科等多个领域。然而,这些技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关键环节——静脉采集技术。


静脉采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治疗过程中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血液制品的质量,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静脉采集技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输血科对于血浆置换、PRP(富血小板血浆)等输血治疗项目的顺利开展,华西厦门医院输血科与护理部展开了一次深度合作,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护理部刘艮英老师为输血科全体医务人员讲授静脉采集技术的规范管理。



在培训中,护理部刘艮英老师贯穿整个静脉采血SOP流程重点讲解了以下内容:


一、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采血人员准备:仪容仪表符合要求,正确佩戴医用口罩、清洁手套,并完成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环境要求:确保采血环境清洁、无菌,避免污染。


患者评估:从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饮食、运动、情绪以及特殊项目等方面,评估患者是否符合采血条件,并制定个性化采血方案。


器材选择: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具、采血管、消毒剂等,确保采血量和质量。

二、穿刺中的规范操作以及采血方法


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血管选择:优先选择清晰、笔直、较粗、充盈有弹性的静脉位置。


穿刺时可让患者攥拳,使静脉更加充盈,以利于成功穿刺。


三、穿刺后的处理


标本处理:运输标本时需及时、稳妥且固定,方可减少溶血发生机率。


患者护理:观察患者采血后的反应,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



培训过程中刘艮英老师还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与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分享了静脉采集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例如,及其被忽视的止血带绑的位置及时长、消毒范围、采血前错误的操作方式等等,为什么容易导致溶血的原因,以及采血后如何正确健康宣教等。这些宝贵的经验让输血科医务人员受益匪浅。

刘艮英老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手把手指导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静脉采血。从消毒、穿刺到采血后的处理,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高效。刘艮英老师不仅传授了技术要点,还分享了如何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经验,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输血科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虚心学习,与刘艮英老师密切配合。



通过现场演示和实操练习,输血科的医务人员不仅提升了静脉采集技术的规范操作能力,还增强了与护理部的协作意识。静脉采集技术虽是小操作,却关乎着大安全。华西厦门医院输血科与护理部的这次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交流,更是一次对患者安全的郑重承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未来,华西厦门医院输血科将继续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推动技术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