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天刚蒙蒙亮,清晨6点的厦门集美杏林湾畔,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手术中心的无影灯已次第亮起。由“中国肺癌外科第一人”周清华教授领衔的顶尖团队,正在这里续写着生命奇迹——这是该团队再一次跨越山海来到厦门开展临床攻坚。

自去年9月周清华教授名医工作室在厦门正式落户,这里便成为了众多肺癌患者心中的希望灯塔。截至目前,他与团队已成功为83位肺癌患者实施手术,这些患者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海南、陕西、新疆、浙江等19个省市地区。令人惊叹的是,除厦门本地外,来自全国其他省市的患者占比高达84.48%,华西厦门医院俨然成为了“跨省求医新地标”。
早上7点刚过,周教授团队的成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身着绿色手术服,在手术室里严阵以待。就在这一天,他们要在3个手术室里完成12台高难度手术。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对他们来说已并不陌生。上个月,同样的场景也曾上演,手术一旦开始,他们便如同不知疲倦的战士,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直坚守到夜幕深沉。

周教授回忆起在厦门医院手术的日子,平静地透露:“对厦门的名医工作室我是很看重的,在这里,我曾创下一天完成19台高难度手术的记录,所以我也选择新年的第一台手术从厦门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的刘斌教授也一同前来为手术助力。刘教授投身临床麻醉医疗工作已有40余年,在业内堪称“麻醉大师”。他尤其擅长心胸外科手术麻醉,是华西王牌学科——麻醉医学的核心专家。

在手术前一天,刘教授便马不停蹄地对麻醉手术中心的业务流程展开全面调研与指导。从麻醉药物的精准配比,到麻醉设备的维护细节,再到应急方案的优化,每一个方面都不放过。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指导,更是华西厦门医院与本部实施同质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是保障每一台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国际知名放射影像专家、华西厦门医院院长、华西医院影像学中心主任龚启勇主任医师对此次手术极为重视。这是周清华教授团队新年的第一场手术,意义非凡。龚院长一大早就来到手术现场,他仔细了解患者的情况,从病历资料到影像报告,从术前诊断到手术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不时与手术团队交流,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这种多学科专家强强联合的模式,正是华西厦门医院最为显著的优势。在这里,不同学科的顶尖专家汇聚一堂,如同紧密协作的交响乐团,各自发挥专长,共同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据了解,过去一年,多学科联合治疗与手术在华西厦门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以癫痫患者为例,以往他们可能需要辗转多个科室,经历漫长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但在华西厦门医院,患者一次住院就能完成内科多模态多影像技术辅助下的术前评估与外科手术。通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为患者制定出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

粘膜下肿瘤患者也在这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以往,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分别接受腹腔镜手术和消化内镜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住院时间。而现在,在华西厦门医院,患者一次手术即可完成腹腔镜与消化内镜双镜联合治疗。外科医生与内镜医生密切配合,在同一手术台上,各施所长,一次性解决患者的病痛。

外周肺结节患者同样受益于这种先进的MDT诊疗模式。在这里,他们能够实现内科CT术前定位与外科手术的快速通道。内科医生通过精准的CT定位,为外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变位置信息,使得手术更加精准、高效。这种诊疗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诊疗的精准度,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西厦门医院已完成150多台手术,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超8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重获健康的生命,是一个个充满欢笑的家庭。无论是本地患者,还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都在厦门这座城市,在华西厦门医院,切实享受到了华西的优质医疗资源。
未来,华西厦门医院将继续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汇聚更多顶尖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助力更多患者穿越病魔阴霾,重获健康阳光,在医疗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生命奇迹。
延伸阅读:MDT诊疗模式
MDT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诊疗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模式,通过整合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诊疗方案。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诊疗的局限性,适用于复杂疾病或疑难病例,能够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在MDT模式下,各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病情,提出专业意见,最终形成最优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