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协合西东——奋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征程

发表于 2025-01-15 08:28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引领 协合西东——奋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征程


01.党建引领、两个“率先”的双向奔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为什么来厦门?


这是所有人对华西厦门医院党委和班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的大问题。

在2019年8月4日四川大学和厦门市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去落实协议;所以对此也是学懂、弄通、搞明白的过程。通过三年筹建、研究和运行,今天我们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党建引领,两个率先的双向奔赴”。

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中殷切希望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个样。总书记希望的厦门“率先”,对厦门医疗卫生来讲,就是必须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

怎么建?多年前厦门市委、市政府在顶层设计医疗卫生发展时制定了“高位嫁接”的宏伟蓝图并强力推进。因此自2013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一院先后应邀来到厦门。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先后获批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

这是厦门市的“率先”。

2022年9月30日,四川大学第九次党代大会确定了“四川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要求川大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2024年7月26日,川大党委甘霖书记在华西医学暑期干部培训主题报告中,又系统深入的解读、部署了“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

世界在哪里?在海的那一边。川大在哪里?在中国内陆深部西南腹地。华西医学要想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应到海边去,而福建厦门、海南三亚、博鳌正好在太平洋这一边。

这是川大华西医学的“率先”。

当这两个率先双向奔赴时,川大华西医学来厦门就有了理所当然的答案。



02.协合西东、学科建设的谋篇布局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来厦门干什么?


这是华西厦门医院党委和班子必须思考清楚、回答正确、解决落实的问题。


在四川大学和厦门市的战略协议中,华西厦门医院作为厦门跨岛战略中集美新城的配套医院,是由厦门市财政和国家资金共同投资26亿元建设的新医院。医院选址厦门市集美区后浦村,占地面积170余亩,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规划病床1000张,是按国家三甲医院标准建设、国际最新概念规划设计的第五代医院。医院由川大华西医学中心提建设概念和需求,与厦门市共同规划设计,厦门组织建设的交钥匙工程;由川大华西医学中心从华西医院、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四医院抽调管理和业务骨干,组建华西厦门医院管理运营,华西医院牵头负责。


2021年10月20日,华西厦门医院筹建专班一行14人,在时任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勇率领下,进驻华西厦门医院建设工地,开启了现场筹建历程。这是川大华西医学第一次成建制出川、跨省到沿海发达地区举办新医院;华西医学在中国西部的影响力能否跨越2000多公里抵达东南沿海,建成海派华西、影响海峡两岸、辐射海上丝路,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筹建从哪里切入?


医院筹建包括建硬件、建软件、建市场三大部分。硬件包括房子、装备、系统等,软件包括组织、队伍、学科、制度、文化等,市场包括社会的知晓、认可、选择等。筹建专班在工地除了推进日常外,学科建设谋篇布局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厦门医疗服务的现场调研、大数据分析,循证规划决策成为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我们先后对厦门市20多家三级医院逐一进行田野调查,提问在院病人来自哪里、为什么来?这医院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除了这家医院还会选择什么样的医院?通过调研,了解本地区病人的看病习惯,以及对医院的评价和选择原因。


通过有关部门调取成都和厦门医疗卫生有关数据,对两地的医疗卫生总体情况和具体专项进行对比研究,以获取学科布局的依据。结合厦门市政府公开的医疗卫生数据和从厦门市医保局调取的2018-2022医保病人市内、外就医数据,经过对标疾病ICD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研究,循证厦门区域人群就医疾病情况,了解厦门市医疗机构手术操作和介入治疗情况,分析病人外流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根据大数据分析整理结果,对厦门市疾病谱和市内外就医病种、技术水平进行了清晰的排序。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华西厦门医院学科建设和医疗业务布局与厦门市兄弟医院差异化发展的大原则,即“厦门强的我们不拼、厦门有的我们不争、厦门弱的我们做强、厦门没有的我们创新”。结合医院建筑基于国际最先进的第五代医院概念设计建设先天优势,立足“大专科、小综合”的学科发展思路,我们设计了1+X的医疗业务体系。


所谓1,就是以位于医院中心位置体量最大(7万平)的修德楼作为共享医技平台,布局急诊、麻醉手术、内镜、ICU、实验医学、影像医学、病理、输血、药剂、营养、直升机屋顶停机坪,为全院提供近距离的医疗技术支持中心系统。


所谓X,就是以修德楼为中心,放射状的在鸿德楼布局呼吸疾病中心、神经精神疾病中心、综合疾病中心(小综合)等八个临床医疗中心;在怀德楼布局妇女儿童疾病中心,在皓德楼布局口腔医学中心,在康德楼布局健康管理中心。每个中心零距离集成解决本系统疾病的挂号、收费、门诊、采血、专科检查和住院病房服务,通过连廊联通共享医技平台的急诊、影像、手术、内镜、ICU、病理服务近距离连接,从建筑结构和物理空间上落地做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在各疾病中心有机融入健康管理、疼痛康复、中医中药、舒缓医学、老年全科等业务,把对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科学孕育、无痛分娩、健康成长、精准治疗、幸福康养、尊严辞世”的高质量服务,作为医院的服务信条。


我们把这种与本地医院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谋篇布局思路,提炼为一个词“协合西东”,定义为华西厦门医院的办院理念。“协合”是华西医学的“根”文化,源于华西协合大学,意为协同合作,西东之“西”指西学、西医、西南腹地,“东”指儒家文化、中医中药、东南沿海。


03.同心同质、奋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征程

华西厦门医院怎么干?


这是华西厦门医院党委和班子必须解决的问题。和总部“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建设、特色化发展”作为初始要求和验收标准写进了协议和各种文件。华西厦门医院和总部的一体化、同质化,关键是人、是人心。


跨省异地建新医院,除了挑战还是挑战;与之相对应的是,成都是安逸之城,华西医学美誉在西部如日中天。因此,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思想问题,思路是让大家愿意来厦门、来了能安心干长久。


思想工作是从说服自己开始的。当获悉要到厦门筹建医院并负主要责任时,我找华西医院时任院长李为民推辞,说没干过院领导能力不足,他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你身后是强大的华西,你怕啥?我找时任书记张伟说理,他连我开口的机会都不给,笑眯眯的对我说:知道你要说啥,就问你这是坏事还是好事?我无语,因为肯定不能说是坏事啊。


说服了自己,我们还要说服华西厦门医院干部职工,尤其是来自成都华西总部的一百多骨干专家和中高层干部,齐心协力奋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征程。华西医学在西藏拉萨有项目,那是我们在鼎力支撑国家之青藏高原战略;在海南博鳌、三亚有项目,那是我们在呼应国家之南海战略;在福建厦门有项目,那是我们在做强国家之台海战略。作为个人,能有机会参与国家战略,并为川大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奋斗出力,三生有幸、光宗耀祖、激励后人。


“从西南到东南,开弓没有回头箭;从黉门(华西医院主大门)到厦门,鸿飞那复计西东”。这是我们给包括院领导班子成员,筹建专班干部和骨干专家的筹建要求。“把工作当成专业干、把专业当成事业干、把事业当成科学干,把工作干到卓越,把自己干成专家”这是我们对全体厦门医院职工立下的工作原则。


为贯彻落实和做通思想工作、提高业务技能,从2021年12月我们还没有会议室时下,就借施工方的工棚会议室开启了对华西厦门医院全体员工的华西文化历史、工作原则、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并逐步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和课程系统,每周四下午通过现场、线上的多种形式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学中干、干中学。


除同心教育外,还必须有和总部相同的制度来落实一体化管理,来推进员工能力同质化,以保证工作的同质化。医院规定新招聘员工必须到华西总部进行培训,专业人员培训总时间不少于3年,机关后勤干部不少于1年。华西总部抽调的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医疗组长等骨干,派驻时间业务骨干不少于1年,中层及以上3-5年或长期。


华西总部还通过远程信息系统保持对华西厦门医院业务的统筹和同步,华西厦门不能解决的复杂病例,由总部直接派专家到厦门主持完成,华西厦门科室的发展成绩直接作为总部对应科室的考核KPI,学科发展与总部和大华西系一体统筹规划。


同心、同制、同质的路线,指引着华西厦门医院走过了从2019年8月签协议到现在的五周年。2019年11月破土动工,2021年10月专班进驻工地,2022年9月建成8千平米交付专班试运行口腔等部分门诊,2023年12月建成24万平方米交付专班开始运行住院部,开放床位235张。


截至2024年8月,华西厦门医院员工从2021年10月筹建专班14人增加到目前724人,其中总部派遣长驻专家骨干100人左右。


门诊服务从2022年9月5日开放口腔等12个专科增加至目前23个专科,门诊量从首日38人增加到目前单日最高1001人,2024年累计总量15.3万人次;门诊病人来源厦门81.65%,市外19.35%,省外12.2%,病人包括美国、印尼等国外,香港、台湾、北京、新疆等18个省外,福建全域等。口腔中心张亮医生、神经调控中心郑重医生、中医科邵一清医生一号难求。


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数,截至11月底超过9000人次,日均体检从年初的日均几人,上升到11月的日均体检70人次。


住院服务自2023年12月27日开放235张床位收治第一个住院病人,截至2024年11月,已先后陆续开放神经精神疾病中心、胸部疾病中心、妇儿疾病中心、综合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血液疾病中心、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疾病中心等。出院病人总数超过4000人次,单日住院病人从7人增加到182人,来源包括新疆、浙江等14个省外病人占3.16%,漳州、宁德等市外病人占15.5%;收到病人锦旗215面,住院病人送锦旗率超过6%;精神神经疾病中心脑外科医生兰志刚一个人收到锦旗47面。开展住院手术851台,其中三四级手术85.2%、微创手术64.6%;从2024年8月10日开始,华西总部肺癌中心周清华教授每月来厦门,到11月已开展复杂肺癌手术51台,之后华西厦门医院“周清华名医工作室”将尽量把东南到成都华西总部肺癌中心求治的病人就近安排在厦门治疗。



04.跨越山海、迈向世界一流的华西力量

2023年12月27日,四川大学校党委甘霖书记在华西厦门医院组织召开了华西医学中心四家附属医院主要领导和华西厦门医院全体骨干座谈会,谋划部署华西厦门医院的发展和未来。


甘霖书记说:华西厦门医院的建立,对四川大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标志着四川大学作为国家部署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走向了沿海;标志着华西医学从西部青藏高原、成渝战略腹地到海上丝路前沿的全域布局,形成山呼海应的发展局面;由此也决定了医院的运行发展方向。


如何建设好这家新医院?按照全党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稳中求进、步步为营。第一步要实现本地化,主要是标准化的问题,包括医疗规范化、管理同质化,把华西厦门医院建设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和认可的医院。第二步要实现区域化,要深入研究规划区域化发展目标,首先立足于闽南和福建全域;其次要跨省发展辐射广东东部、江西等地;再次向南辐射海南、广西,向东辐射台湾,和台湾同道交流协作,建立我们的比较优势,为台湾同胞提供华西医学的高品质服务。第三步就是国际化、尖端化,研究院不仅要规划医学类研究,还要把川大与医学相关的其他重点学科等引进来,发挥川大作为综合性研究大学的真正优势。


甘霖书记要求华西医学中心加强统筹协调,五家医院通力合作,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打造好区域活跃的海派华西品牌,助力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


面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川大党委的指导和关心,面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任务;华西厦门医院党委班子有信心、有决心,在厦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遵循川大党委的部署安排,团结全体干部职工,以“党建引领、协合西东,奋力国家区域中心建设新征程”为源动力,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用更漂亮的数据、更优异的成绩,向厦门人民,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川大党委,向祖国报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在我们手里干成。